不容錯過的干貨分享來了!看完后再參賽事半功倍!
2023年02月03日
導語:
2022遠洋“探海者”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獎由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和遠洋集團共同發起,遠洋之帆公益基金會承辦,得到SOM建筑設計事務所、Foster+Partners建筑設計事務所等眾多伙伴的專業支持。從來自國內外55+高校、70+隊伍脫穎而出的10支團隊同場競技,角逐金獎作品。
以"健康建筑+低碳技術" 為主題,開展住區建筑設計(低碳技術應用設計),聚焦“更低碳建筑、更健康空間、更美好體驗”,找到適應住宅項目、有效減少碳排放、提升居民身心健康福祉的技術策略,打造適合中國國情的健康、低碳住宅社區。
競賽立足行業特點,聚焦遠洋集團“建筑·健康”理念,關注當代建筑設計中智能化、低碳技術的有效應用,先鋒性思考“零碳建筑”、“健康建筑”等理念在當代建筑中的設計實現,著眼于建筑行業未來發展及相關理念的推廣,共同推進中國建筑領域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
本期文章我們特別邀請了2022大學生社會實踐獎的4組獲獎團隊的核心成員來分享他們的創作感悟,希望能為大家提供更多啟發與思考。這次他們分別是來自:

綜合獎金獎
同濟大學-Ocarbon團隊隊員

綜合獎銀獎、《可再生能源利用與替代研究》金獎
東南大學-0-100工作室團隊

綜合獎銅獎、《可再生能源利用與替代研究》銀獎、最佳傳播獎
浙江大學-未來社區研究所團隊

綜合獎優秀獎、《健康建筑青年認知度和需求狀況調查》銀獎、《可再生能源利用與替代研究》銅獎
北京建筑大學-四只夜貓團隊
讓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的創作分享吧!
Q:參加比賽的心得與感悟?
Ocarbon團隊隊員-陶思嘉:這一次的經歷體驗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在在過程中讓我明白團隊的協作和組長在其中的統籌作用的重要性。一個團隊是不同能量的聚合,只有大家各自發揮所長并且互相理解支持、向著同一個目標努力,那么才會有1+1>2的成果。
0-100工作室團隊隊長-趙于暢:作為第二年參賽的“老選手”,我帶領著我們團隊在本次筑健未來競賽中取得了綜合獎銀獎和可再生能源專項獎金獎。
從上一屆賽題的以小型公共建筑為載體探討綠色建筑的發展趨勢,到這一屆的聚焦人居環境,以住區規劃設計為載體探索研究零碳與健康、技術與藝術的交叉耦合,本次賽題考察范圍更加廣泛,難度也有所提升,但過程中能夠收獲的知識也就更多。
概括地說,基于現有住區的健康居住痛點,聚焦多種使用人群和住區的全生命周期,將健康住區理念以創新型的圍合原型組織融入,達成植根本土地域性的設計目標是我們團隊的總體策略。因地制宜的設計思路,人文與技術相結合的設計理念是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偠灾?,參賽既是一次挑戰自我的經歷,更是一段充實自我的旅程。
未來社區研究所團隊隊長-陳子宜:我們認為本次競賽的任務量相較于往年明顯增加,我們團隊既考慮了小區規劃,也考慮了建筑單體,對其進行系統性、整體性設計。它最大的難點在于找到一個健康與低碳的平衡點,同時兼具設計感。在我們的設計中,我們想到了用“彈性社區”這一理念去落實,以阡陌為引線,以生活為主導,通過“鄰里、建筑、生活”將“低碳”與“健康”兩大主題緊密關聯,賦予社區“人文、生態、智慧”方面強大的彈性力。
四只夜貓團隊隊長-李夢婷:作為本次參賽的獲獎者,我們感到十分的榮幸和激動,這份激動不僅源自于最終的成果,更來自于參賽過程中的收獲與成長。
在參賽之初,我們團隊首先針對本次的賽題進行了分析與討論,通過與主辦方的不斷交流,最終決定從室內設計、室外景觀設計及低碳健康技術設計三個角度同時出發進行設計創作,其中,相較于建筑設計,我們對低碳技術領域的理解還不夠充分,屬于本次設計的難點所在,因此,我們在前期針對健康住宅、低碳技術等進行了大量的資料學習,并與建筑設計相互結合,最終產出我們的設計方案。
Q:創作過程中的花絮故事?
Ocarbon團隊隊員-陶思嘉:在競賽中我負責了園區的道路設計,這是方案生產最初階段。俗話說“萬事開頭難”,為了更好地契合我們“鄉源·野趣”的主題、為了貼合基地情況的同時做的更與眾不同,我可謂是“絞盡腦汁”,好在結果讓人滿意,也獲得了隊友們的肯定,這給予了我非常大的信心,也讓后續的工作更加順利。
未來社區研究所團隊隊長-陳子宜:我印象最深刻的創作過程就是實體模型階段,我們選取了社區中的一部分特色組團進行制作,大家各司其職,前期進行模型拆解與激光切割CAD繪制,中期前往激光切割室、3d打印室進行部件制作,后期我們七個人聚在專教的模型桌前共同完成整個模型的拼裝,直到最后我們將模型放在室外,陽光透過模型中的連廊與建筑打下片片光影,每個空間都顯得如此柔和與溫暖。大家都被震撼與感動了,因為這契合了我們的目標——讓社區既成為人們忙碌中休憩的港灣,也成為環境友好的城市綠洲,構建一處自然風光與人情味兼顧、現代技術與市井煙火并存的零碳社區。
四只夜貓團隊隊長-李夢婷:在設計的過程中并不總是一帆風順的,我們也會不斷的遇到困難,例如,在討論的過程中團隊成員的意見常常出現分歧。這時,我們團隊就會加強交流,充分闡述每個人的觀點和意見,相互融合、汲取,最終獲得彼此都能夠認可的解決方案。通過本次的參賽,我們不僅收獲了成績,也收獲了友誼、經驗與知識。
Q:對于今年參賽選手的鼓勵與寄語?
Ocarbon團隊隊員-陶思嘉:勇敢去嘗試吧!享受過程!這段經歷一定會讓你收獲滿滿的。
0-100工作室團隊隊長-趙于暢:參賽既是一次挑戰自我的經歷,更是一段充實自我的旅程。最后,歡迎大家積極參與筑健未來競賽!
未來社區研究所團隊隊長-陳子宜:衷心祝愿未來各支參賽隊能夠繼續前行,勇創佳績!
四只夜貓團隊隊長-李夢婷:希望2023“筑建未來”比賽當中,各參賽隊伍能夠深入思考,積極進取,駕遠洋之帆不斷航行,斬獲理想成績!
作品展示

同濟大學-Ocarbon團隊作品展示

東南大學-0-100工作室團隊作品展示

浙江大學-未來社區研究所團隊作品展示

北京建筑大學-四只夜貓團隊作品展示
通過專訪,我們可以看到,時光不負有心人,每一個優秀作品的背后,都是團隊成員付出了無數的汗水與努力,大家能看到的都是反復推敲出來的成果,在此過程中需要不斷地探討、打磨、沉淀、完善才日趨成熟,直到最后的作品呈現。
在這些作品中,我們能夠更直觀地體會到不受外界因素干擾的最純粹的建筑理念,了解這些作品背后的思考,探索建筑存在與存在以外的無限可能。
未來,遠洋之帆將計劃開展系列大咖分享課,增加案例分享,為大家帶來更多綠色建筑、零碳建筑的前沿資訊,提供更多啟發和思考,敬請期待。
點擊此處回顧2022大學生社會實踐獎精彩瞬間:速看! “筑·健未來”金獎揭秘,頂級大咖共話零碳未來
春節剛剛過去
兔年元宵將至
小編提前恭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記得吃湯圓哦~